「食用堿」和「小蘇打」大不一樣,不僅僅是叫法不同,別再弄錯了

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東西,看著好像一樣,實則區別很大,比如食用堿和小蘇打,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,總以為它們是同一種東西,只是有兩個名字罷了,于是經常用錯地方,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為,那就大錯特錯了,「食用堿」和「小蘇打」大不一樣,不僅僅是叫法不同,蒸饅頭用哪種?炸油條用哪種?你都回答得正確嗎?

食用堿的化學名叫碳酸鈉,小蘇打的化學名叫碳酸氫鈉,它們都有鹼性,但食用堿的鹼性強,小蘇打的鹼性弱,如果用鼻子湊近聞的話,食用堿的堿味特別重,購買的時候別弄錯了。

到底怎麼正確運用這兩種添加劑呢?給大家詳細說說,快來看看,看完就明白了,再也不怕搞混。

先來看看食用堿在生活中所用到的地方

1、做老面饅頭的時候必須用食用堿,如果不用的話蒸出的饅頭有酸味,而用了食用堿後酸堿中和味道就正好,還有用酵母發酵的時候,如果有時候發過勁了也會出現面發酸的情況,這時就要用食用堿去中和酸味。

用食用堿的時候要注意兩點,一是用量要合適,不然放少了起不到中和酸味的效果,放多了堿味又太重,麵食看起來還發黃不白,一般一斤麵粉放五克食用堿就可以了,放多放少都不好;二是放了食用堿後要用力反復揉面,一定要讓堿和麵混合均勻,如果不均勻的話,做出的麵食會有黃色斑點,而這些黃色斑點通常有苦味,很不好吃。

2、做麵條的時候可以放點食用堿,放了之後麵條會變得更筋道好吃,特別是做涼麵的時候,用帶有堿面的麵條最合適。還有外面賣的掛麵為了增加筋性也通常放了食用堿,可以看看配料表。

3、煮粥的時候可以放點食用堿,放了之後可以增加黏性,比如煮玉米糊,放一點點去煮,做出來好後喝起來就不會滿嘴跑渣了,明顯感覺更加順滑,不過缺點是營養會有一些損失,而且要少放,放多了會有很大的堿味。

4、清洗鍋具、杯子等物品的時候覺得很難處理乾淨,這時可以加一些食用堿,會立馬變得很好清洗,洗過特別乾淨。比如有一個茶銹很多杯子,已經看不到杯子原來的顏色了,但用食用堿洗鍋後,杯子變得像剛買的一樣,使用的時候把少許食用堿倒進杯子內,再加一些溫水攪拌化開,然後浸泡幾分鐘,泡過後再去洗省力不少,也可以把杯子打濕後,直接倒入乾燥的食用堿進行搓洗,這樣也能洗得很乾淨,只是比較費料比較費手。

再來看看小蘇打在生活中所用到的地方

1、當要炸油條、做小酥肉、炸蘿蔔丸子等食物的時候,都可以加小蘇打,因為小蘇打有蓬鬆的食物的作用,做出的食物非常酥脆好吃,一般炸油條加小蘇打的時候,要麼搭配無鋁泡打粉,要麼搭配酵母粉,一斤麵粉用4克小蘇打,這樣做出的油條更蓬鬆酥脆。

2、當要炒牛肉的時候,可以加小蘇打醃制一會兒,這麼做可以讓肉的口感更好吃,特別軟嫩,如果你常常炒出的牛肉塞牙嚼不動,那麼不妨試試加點小蘇打,這是一個不錯的小技巧。

3、當要清洗水果、蔬菜的時候,可以加一勺小蘇打,清洗得更乾淨,不怕有農藥殘留和小蟲子,比如洗葡萄,只用水洗太麻煩,還洗不乾淨,而加小蘇打浸泡一會兒,便可輕鬆讓普通變乾淨,還有清洗木耳也很不錯,可以把藏在褶皺裡的髒東西去掉,方便又高效,你可以試試看。

關于食用堿和小蘇打,你都弄明白了嗎?記得能用的時候要正確使用,不要亂用,如果可以不用就儘量少用,畢竟它們是一種食品添加劑。我的分享就到這裡了,喜歡我,就請關注我吧。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