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節包粽子,農村這7種「葉子」都能包,自帶清香,最後一種很少見。端午節快到啦,最近在市場和超市里都能看到有很多粽子開始賣啦,不同地區吃的粽子口味不一樣,包粽子的形狀也不一樣。北方地區大多是甜粽子,南方一帶比較偏愛吃鹹粽子。尤其是兩廣和海南、雲南一帶的粽子都非常有特色。有的地區包的是長粽子、有的地區包的是三角粽子、還有元寶粽子等等。而且在粽子葉上的選擇也不一樣,在農村的大山裡有好幾種常見的「葉子」,都是可以用來包粽子的,它們都自帶獨特的清香,包出來的粽子也各有風味。那麼你知道都有哪些葉子是可以包粽子的嗎?端午節包粽子,農村這7種「葉子」都能包,自帶獨特清香,收藏好。
1、柊(zhōng)葉(粽葉)
這是南方最常見的粽子葉,葉屬於竹芋科,株高可達1米,葉子呈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。大片的包大粽子,小片可以包小粽子。這種葉子還有清熱利尿、還可以入藥。南方兩廣、浙江、雲南、海南都喜歡用它來包粽子。這種粽葉的葉片寬大,自帶獨特的清香,用來包大粽子,元寶粽子、長粽子都非常適合。
新鮮摘回來的柊葉,需用用抹布擦洗乾淨,有的地區習慣用生柊葉來包粽子。
我們當地比較喜歡拿來放入沸水裡煮一下,葉子變色變軟再拿來包,這樣味道也更好,高溫煮一下還可以殺菌。我們當地人就喜歡吃黑豬肉鹹蛋黃粽子,糯米泡發好洗淨,搭配鹽、生抽等配料拌勻,然後包成粽子。柊葉比較大片,2片葉子就可以包好一個粽子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