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有粉絲問我:「為什麼自己在家燉的魚,放了生薑、白酒、陳醋等等調料,魚處理乾淨並且把魚線都拉了,燉出來的魚還是有少許的腥味?」其實放了這些調料,不能壓住腥膻味,說明您的魚沒有徹底地處理乾淨。其實給魚去腥時,拉「魚線」是多餘的,因為魚線是魚身上的一個感覺器官,這條線並沒有任何的腥味和膻味,去不去除與魚腥味都沒有任何關係,相信不少人都被誤導過許多年!
而要想真正地去除「魚腥味」,我們在處理魚時,只有去除魚身上的4個部位,才是最管用的,相信您看完後,肯定能漲知識。
魚咽喉齒,也被稱為「鰓齒、下嚥齒、咽喉齒」,它是鯉科魚類特有的結構,著生于最後一對鰓弓特化形成的咽骨上。這個骨頭由于長期接觸食物,和我們牙齒上的牙結石一樣,它的臭味和腥味很重。
咽喉齒在腮的周圍,我們把魚肚破開後,摸魚腮的周圍,如果能摸到一個異類的硬物,這就是咽喉齒,用手輕輕一撥,咽喉齒就拔出來了。
魚鰓是魚的呼吸器官,當水從口進入後,然後經過鰓流出,水流方向正好與鰓板中的血流方向相反,這樣就能給魚帶來氧氣,帶走二氧化碳。
而魚鰓也是腥膻味很重的一種器官,特別是淡水魚,因為有些魚生活的水質有點髒,而魚腮長期接觸臭水,就會導致魚鰓腥味重臭味重。
大家買魚時,建議大家掰開魚腮看一眼,如果魚鰓裡面都是泥巴,建議大家不要買,這種魚生活的水質差,會導致魚腥味很重。
內膜髒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肚上的黑膜,這層膜能夠包覆大部分腹腔內的器官,從而起到保護內臟的效果;而且它還能分泌黏液,減輕臟器間的摩擦。而這層內膜髒層也是有腥膻味的,一定要徹底地去除。
內膜髒層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有,比如我們市面上常見的「鯉魚、黃骨魚」這類魚就沒有黑膜,如果您買魚時,魚販子說水質好,才不會長黑膜,建議大家以後不要在這家買魚,因為魚長黑膜只與魚的品種有關係,和水質沒有任何關係。
處理魚時,魚肚裡面的
「魚肝、腸胃、心臟」等等內臟一定要徹底去除,因為這些內臟都是有腥味的,如果不徹底清洗乾淨,會導致魚的腥味很重。
我們在清洗魚肚時,一定要洗的魚肚裡面沒有一點黑色物質和紅色物質,比如上圖所示,就是將魚洗得最乾淨了。
大家以後給魚去腥的,真的沒必要去拉魚線,只要把「咽喉齒、魚鰓、內膜髒層、內臟」這4個部位去除,就能徹底去除魚腥味,真的很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