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子不僅好吃,營養豐富,同時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!尤其端午節就快到了,不少朋友也是準備買粽葉,自己親手來做一下粽子。這樣既能體驗做粽子的樂趣,又能吃到美味!
但是,在製作粽子時,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,比如:粽子葉不綠,煮好的粽子葉不香,其中最重要的是粽葉子不軟,沒有韌性,一包就開裂等問題!其實,煮粽子葉也是有訣竅的,記住下面這2點,煮好的粽葉不僅柔軟韌性好,關鍵葉香味還濃!
幹粽葉是不能直接包粽子的,所以,要先將買回來的粽葉清洗乾淨後,再用淡鹽水浸泡4個小時,泡的時候,要用個碗壓住粽葉,否則粽葉會漂浮起來。泡好的粽葉,再用剪刀將粽葉的頭和尾,尖尖的部分給剪掉。
注意:用淡鹽水浸泡的目的,主要是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,畢竟粽葉是要直接和食材接觸的!其次,用剪刀剪掉頭尾兩端,是為了包粽子時更加的方便,包出來的粽子形狀也更加的漂亮!
泡好的粽葉切記不要直接上鍋煮!正確的做法是先燒水,等水沸騰開鍋後,再放入粽葉,大火煮2分鐘立刻撈出,然後放入冰水中放涼!
之所以不能直接上鍋煮,是因為粽葉從冷水煮到開鍋,時間太久,這樣粽葉的香味也會被煮飛的。所以,要開水下鍋煮,這樣既能縮短煮粽葉的時間,又能保持粽葉本身濃郁的香味!
煮好的粽葉為什麼要立馬放入冰水中浸泡呢?這樣做的目的,一是起到固色的作用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