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魚這種形似皮帶的深海魚,憑借一己之力拉近了內陸人與大海之間的距離,對很多人來說是,記憶中第一次吃海魚就是凍的硬邦邦的帶魚,它是過年時少不了的年貨,也是記憶中無法抹去的鮮美滋味。
挑選帶魚對很少見「海貨」的內陸人來說是個知識盲區,心細的朋友會發現,帶魚不僅大小寬窄不一,有長有短,眼睛也是有黑、黃之分,價格相差不少,回家吃起來口感差的更多。
其實帶魚也是分很多品種的,今天來分享一些挑選帶魚的小知識:到底怎樣挑選新鮮的好帶魚,遇到「黑眼睛」帶魚和「黃眼睛」帶魚又該買哪個?弄懂這些再買,少花冤枉錢。
1、產地、品種不同
帶魚產量一直都挺高,暫時沒有某些魚類被打撈枯竭的風險,這也主要得益于它的分布較廣,在我國沿海各省均能打撈到。我國本土的帶魚主要分為白帶魚、南海帶魚和短帶魚三種,其中大家最常買到、食用的大部分都為白帶魚。
白帶魚根據眼睛的顏色分為「黑眼睛」和「黃眼睛」,黑眼睛的帶魚大部分產自黃渤海以及東海海域,如遼寧大連、渤海灣、浙江舟山等地,地域整體偏北,所以又被稱為「北系帶魚」。而黃眼睛的帶魚主要產自南海海域,另外像從東南亞、非洲等地區進口的一些帶魚多是黃眼睛,也可以將其歸為「南系帶魚」。
2、外形不同
黑眼睛的北系帶魚和黃眼睛的南系帶魚,除了眼睛不同外,外形也略有區別。北系黑眼帶魚的魚頭短小,身體則扁長,身寬約為三到四指,身長則在40~60厘米左右,背脊刺呈銀白色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