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學廚之前,我經常有很多疑惑:
燉湯要后放鹽,而鹵菜卻要先給鹽;炒青菜后放鹽,而絲瓜等易變色的蔬菜卻要先給鹽;為什麼涼拌青瓜,刀拍的要相對好吃?為什麼包菜,手撕比刀切的美味……
后來,在烹飪學校學到了相關理論,再到餐飲業待了11年,累積了一些經驗。
知道了廚藝是建立在食譜量上的,一家生意好的酒店,里面的廚師一個月做的菜,可能比很多人十年做過的菜肴總數還多。
所以,廚藝要大增,只能長年累月一步一個腳印,慢慢磨練。但是,我把經驗分享與你,告知一些烹飪硬核原理,能讓省去摸索的時間,也能少走彎路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做到做啥啥好吃的水準,能滿足自己和家人朋友的舌尖之歡。
也知道了廚藝并不玄乎,它是一門科學,有跡可循的。好比涼拌青瓜之所以要刀拍,是因為「拍」能讓青瓜有不規則的裂縫,更容易吸收涼拌汁水,變得入味好吃!
而炒絲瓜先給鹽,是因為絲瓜含有大量的酶,這玩意一遇到高溫就會發褐變反應變色。那麼要怎麼解決?
很簡單,絲瓜下鍋炒時先給鹽就行,能破壞絲瓜的酶,再加熱時就不容易變黑了。
我看相當一部分作者寫的所謂烹飪原理文章,實則是流水賬,只列出結果,并未道出為何這樣做,其中的原因是什麼。
這怎麼能叫原理?
也難怪讀者照著做會發生「一看就會,一做一廢」的現象。我認為的原理是要讓看者能看懂,并且能夠舉一反三應用到其它菜肴上。
炒綠葉青菜則要后給鹽,即臨近出鍋再放鹽。原理是綠葉青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豐富的葉綠素,先給鹽會逼出青菜的水分,如果火候不像飯店猛火灶般,極其容易變成煮菜,成品賣相、口感當然差。
再者,葉綠素在40度開始氧化,加熱時間久了,葉綠素變成「脫鎂葉綠素」,導致變黃變黑了!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