燉豬肉最忌直接下鍋,放1勺它,豬肉不腥不柴香嫩入味,沒牙老人也能吃
肉類的食材在我們日常飲食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雖然我們總提倡少吃肉,多吃蔬菜,但是肉類食物所補充的營養也是蔬菜類所代替不了的。
在家庭當中最常吃的就是豬肉,豬肉既可以當做輔助的菜,也可以單獨做出一盤菜。 但是人們都知道豬肉是有豬肉味,沒處理好,很難做出豬肉類的美食。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并不難,因為豬肉腥味也有「怕的」調料。
一、燉肉時放一勺,豬肉沒腥味兒
在燉豬肉的時候只要加入適量的醋,就能夠解決豬肉的腥味。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其原理,主 要是因為醋里面含有醋酸和氨基酸,以及其他類的多種有機酸。
而這些物質在燉豬肉的過程當中和豬肉相融合,就能夠有效地去除豬肉的腥味。 在醋里面所含有的有機酸還能夠起到軟化肉質的作用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飯店吃的肉會更加軟爛的原因之一。
當然單純的只靠這一點就將豬肉燉香是有點困難的,在燉豬肉的過程當中也有不能放的料。看一看你是不是踩雷了?
二、燉豬肉不能放的東西
1、山楂
在提到牛肉或者是羊肉的時候,山楂是時常出現的,因為山楂的作用就是讓羊肉或者是牛肉變得更加軟爛,在家庭里做這兩種肉類還是挺好用的。
但是豬肉可不能放山楂,山楂主要是酸味較重。 而豬肉屬于酸性的肉類,在燉肉的過程當中加入山楂會造成一定的碰撞,致使豬肉的香味減少,甚至是吃的時候明顯的感覺到有較大的酸味。
2、花椒
在家庭當中燉肉的時候,很多人都喜歡放花椒,因為花椒的味道比較大,能夠更好的入味,能有效的去除肉類的腥味。
但是并不是說所有肉菜的時候都能放花椒,尤其是清燉豬肉類的菜品。 一旦放去了,肉質會變得更柴,而且花椒的味道相對較大,將豬肉本身燉出來的味道給掩蓋住了。
以上就是在燉豬肉的時候不建議放的兩種料,很容易弄巧成拙。如果在燉肉的時候想讓豬肉吃起來更好,也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。
第一、豬肉先用水浸泡然后再焯水
豬肉的血水不是一般的多,如果只是單純的清洗就開始下鍋,那麼燉出來的豬肉不會好吃。 所以在準備做豬肉之前,一定要拿出一到兩個小時先將豬肉清洗,然后放在水當中浸泡。
最好中途換幾次水,能夠明顯的發現水當中是有血沫的,當浸泡的水更換次數多了,水變得更加清澈,說明這一步驟算是完成了。
接下來就是需要焯水,浸泡是單純不夠的,如果想要味道更好,一定要再將最后殘留的血水通過焯水這一步走向其逼出來。
而料酒也是在燒水的步驟當中放下去會更好,直接將肉塊冷水下鍋,然后加入一些姜片和蔥段以及料酒,直接開大火煮。在煮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浮沫撈干凈,但是不能煮太長的時間,三分鐘左右即可。
第二、燉煮先放鹽
燉肉的時候,很多人都會后放鹽,原因是為了保持肉的口感,其實燉肉的時候后方言會更好,因為會更好的入味兒。 即使不先放鹽,肉也能夠燉爛,只是需要掌控好時間。
綜合以上這些點,相信大家再一次燉豬肉的時候一定會做的更好,沒有腥味,又能軟爛可口,家里的老人小孩都能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