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得好:「春雨貴如油」。到了春天,「春雨」一過,就會有很多好吃的季節。而竹筍便是一種,而且其鮮香不可取代。
在竹筍的成長中,有三個時期。二月初到四月初是第一個時期,四月中旬是第二個時期,五月以後是第三個時期。
但是,這3個步驟中,春筍的味道最鮮美。特別是二、三月份,竹筍的纖維含量最低,口感也是最好的。
到了四月份,竹筍的纖維變多了,味道也就變得不那麼好吃了。尤其是到了清明節,竹筍的纖維就更少了。現在的竹筍,不是被做成罐頭,就是被曬乾,或者乾脆不挖,讓其生長。
因此,過了春節,春筍的味道自然就更好了,人們紛紛去買,想要品嘗一下。不過,現在的竹筍雖然美味,但也不是所有的竹筍都好吃。所以,他必須要有眼光。老于今天就跟你說說選竹筍的5個竅門!
剝去竹筍後,表皮的節距更緊,生長的更密集。這種竹筍的味道很好,鮮嫩可口。
相反,竹節與節距越大,則大部分的竹筍口感會更差。口感會更老,不像竹子那麼細嫩。
竹筍的表皮被切開,裡面的筍肉呈現出三種色澤。一種是白,一種是黃,一種是綠。
如果竹筍的肉色是白色的,那麼這道菜就是最美味的。這種竹筍,又嫩又脆。如果是黃色的筍肉,味道會差一點,但是味道還是不錯的。但是,如果竹筍的肉色是綠的,那麼它的味道就會變得很糟糕。
許多人都會用這種方式來觀察竹子的節距和筍肉的色澤。不過,這只適用于在銷售時剝了皮的竹子,以及超市里的空心菜。
如果是那種有皮的,可以遵循下面的兩種做法:
我想,不少人都是這樣,買回來的竹筍,去了殼,裡面的筍子就會變得很小。事實上,這就是我們在購買竹子時沒有選擇好。
一般情況下,蔸大尾小體型的竹筍,筍殼會少一些,筍肉會多一些。並且,這樣的竹筍在味道上也是有保障的,大多都是脆甜滑嫩,又鮮美的。
而且,質量好的竹筍,大部分都長得肥嘟嘟的。但也僅僅是肥胖而已,並不算大。太大的話,說明它的根須會有更多的纖維,味道也不是很好。至于個頭有多大,那就要看竹筍的長度了。超過30公分,說明這竹子的個頭很大。
在竹尖的頂端,會有一朵嫩芽。如果芽子是白中帶黃,說明這是上好的。
相反,如果芽子是綠的,說明竹筍正在老化。同時,增加了纖維,味道會變得更糟糕,味道也更不好。
把竹筍的根莖向上,用手指在上面輕輕一捏。如果有指甲劃破的痕跡,說明這竹子的質量很好。
如果用指甲掐下去,沒有印痕,或者是印痕比較淺,那就證明這春筍的質量比較差。但這並不是一定的,因為我們還要繼續檢測。將根部切掉,繼續嘗試掐一下裡面的筍肉部位。如果裡面的筍肉也是這樣,那就證明這棵春筍完全是沒法吃的。
其實,這種判定方法就是根據春筍「老」與「嫩」的時候,所含的纖維來的。如果老了,纖維肯定多,肯定是不容易掐出指甲印痕的。所以,也就不能吃了。
最後,送給大家一個溫馨小貼士:
吃春筍,不管怎麼吃,一定要先焯水。因為,通過高溫的涮燙之後,可以將春筍中的一部分草酸分解掉。這樣在吃的時候,可以減少春筍自身所帶的發澀感,從而吃起來味道更為鮮美好吃。